自北宋宣和五年宣和五年(1123)朝廷賜廟額『順濟』以後,至景定三年(1262)之一百四十年問,媽祖被宋朝誥封十餘次,封號由『靈惠夫人』晉至『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』。茲將宋代政府敕封媽祖的年代、封號、及原因,簡單表列如下:
年代 |
封號 |
原因 |
出處 |
宣和五年(1123) |
賜廟額〈順濟〉 |
庇佑赴高麗使節船 |
丁伯桂〈順濟聖妃廟記〉 |
紹興二十五年(1155) |
崇福夫人 |
不詳 |
昭應錄 |
紹興二十六年(1156) |
靈惠夫人 |
郊典 |
丁伯桂廟記 |
紹興三十年(1160) |
加封〈昭應〉 |
助禦海寇 |
程端學靈濟廟記 |
乾道二年(1166) |
加封〈崇福〉 |
湧泉醫疫 |
昭應錄 |
淳熙十年(1183) |
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 |
溫台剿寇 |
昭應錄 |
淳熙十一年(1184) |
加封〈善利〉 |
助捕海寇 |
丁伯桂廟記 |
淳熙十四年(1187) |
|
助解旱災 |
丁伯桂廟記 |
紹熙元年(1190) |
靈惠妃 |
禦災捍患 |
昭應錄 |
慶元四年(1198) |
加封〈助順〉 |
助風及捕海寇 |
丁伯桂廟記 |
慶元六年(1200) |
追封一家 |
護國庇民 |
昭應錄 |
開禧元年(1205) |
|
助禦金兵 |
昭應錄 |
開禧二年(1206) |
|
助退淮甸金兵 |
丁伯桂廟記 |
嘉定元年(1208) |
加封〈顯衛〉 |
不詳 |
丁伯桂廟記 |
嘉熙三年(1239) |
靈惠助順顯術英烈嘉應妃 |
阻錢塘堤決洪水程 |
端學靈濟廟記 |
嘉定十年(1217) |
加封〈英烈〉 |
不詳 |
丁伯桂廟記 |
寶祐元年(1253) |
加封〈協正〉 |
濟興泉饑 |
昭應錄 |
寶祐二年(1254) |
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 |
旱禱助雨程 |
端學靈濟廟記 |
寶祐三年(1255) |
加封〈慈濟〉 |
不詳 |
昭應錄 |
寶祐四年(1256) |
靈惠協正嘉應慈濟妃 |
不詳 |
程端學靈濟廟記 |
寶祐四年(1256) |
靈惠協正嘉應善慶妃 |
錢塘堤成有功 |
程端學靈濟廟記 |
開慶元年(1259) |
進封〈顯濟妃〉 |
火焚強寇 |
昭應錄 |
景定三年(1262) |
靈惠顯濟嘉應善慶妃 |
助捕海寇程 |
端學靈濟廟記 |
元朝以後,朝廷仰賴江南漕糧,復以媽祖庇護海、漕運,屢予誥封或賜祭。
至元十五年(1278)至至正十四年(1354)問,媽祖被誥封多次,封號由『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』晉至『 護國輔聖庇民顯祐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』。茲將元代政府敕封媽祖的年代、封號、及原因,簡單表列如下:
年代 |
封號 |
原因 |
出處 |
至元十五年(1278) |
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 |
|
元史·世祖紀 |
|
顯濟妃 |
|
|
至元十八年(1281) |
護國明著天妃 |
庇護海道舟師漕運 |
程端學靈濟廟記 |
至元二十六年(1289) |
加封〈顯佑〉 |
護歲漕運 |
昭應錄 |
大德三年(1299) |
護國庇民明著天妃 |
漕運效靈 |
程端學靈濟廟記 |
大德三年(1299) |
加封〈輔聖庇民〉 |
庇護漕運 |
昭應錄 |
延佑元年(1314) |
加封〈廣濟〉 |
庇護東南漕運 |
程端學靈濟廟記 |
天曆二年(1329) |
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 |
庇護漕舟 |
程端學靈濟廟記 |
天曆二年(1329) |
護國輔聖庇民顯佑廣濟 |
怒濤拯溺 |
昭應錄 |
|
靈感福惠徽烈明著天妃 |
|
|
至正十年(1350) |
封父〈種德積慶侯〉 |
|
元史·順帝紀 |
|
母〈育聖顯慶夫人〉 |
|
|
至正十四年(1354) |
輔國護聖庇民廣濟 |
|
元史·順帝紀 |
|
福惠明著天妃 |
|
|
明朝以後,朝廷以開國時受『北極真武玄天上帝』陰佑頗多,奉為守護神;故媽祖聲勢平平,僅在洪武、永樂兩朝受過誥封。洪武五年(1372),太祖詔封媽祖為『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』;永樂七年(1409),成祖以媽祖庇護鄭和出使西洋,加封為『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』;宣德年間,太監楊洪出使外國返國後,雖曾再以媽祖庇祐請封,但朝廷卻僅予賜祭。嘉靖十三年(1534),陳侃往琉球冊封尚清為琉球國王,返國後也僅予賜祭而已。茲將明代政府敕封媽祖的年代、封號、及原因,簡單表列如下:
年代 |
封號 |
原因 |
出處 |
洪武五年(1372) |
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 |
神功顯靈 |
昭應錄 |
水樂七年(1490) |
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 |
屢有護助功 |
昭應錄 |
清朝入主中原以後,鄭成功、鄭經父子在台灣沿襲明朝做法,崇信北極真武玄天上帝,媽祖並未特別受到崇信。但明鄭水師將帥士兵莆田籍者頗多,清朝乃大力提倡媽祖信仰,並利用群眾依附宗教之心理,首先促成莆田籍明鄭水師副總督朱天貴率舟三百艘、將士二萬餘人降清,再命施琅率這支武力逼降台灣。媽祖既為清朝立了大功,清廷也予盛大回報,康熙十九年(1680),清廷首予媽祖誥封為『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』,康熙二十三年(1684),即施琅平定台灣次年,更予提升媽祖之神格,由妃晉升為后,詔封媽祖為『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』。康熙五十九年(1720),正式將媽祖列為朝廷祀典,春秋遣官致祭。雍正十一年(1733)令沿海沿江各省建祠致祭,其祭儀與關聖帝君同。
總計清朝朝廷對媽祖的誥封,達二十次之多,其封號由康熙十九年的『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』,累晉至咸豐七年(1857)的『護國庇民、妙靈昭應、弘仁普濟、福佑群生、誠感咸孚、顯神贊順、垂慈篤祐、安瀾利運、澤覃海宇、恬波宣惠、導流衍慶、靖洋鍚祉、恩周德溥、衛漕保泰、振武綏疆天后之神』。同治十一年,以媽祖封號字數太多,清廷遂以四十二字為限,永不加增。茲將清代政府敕封媽祖的年代、封號、及原因,簡單表列如下:
年代 |
封號 |
原因 |
出處 |
康熙十九年(1680) |
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 |
助克廈門 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|
普濟天妃 |
|
|
康熙二十三年(1684) |
天后 |
助克澎湖 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康熙五十九年(1720) |
列入朝廷祀典 |
庇佑敕封琉球 |
昭應錄 |
雍正十一年(1733) |
令各省建祠春秋致祭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乾隆二年(1737) |
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|
普濟福佑群生天后 |
|
|
乾隆二十二年(1757) |
加封〈誠感咸孚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乾隆五十三年(1788) |
加封〈顯神贊順〉 |
助平林爽文 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嘉慶五年(1800) |
加封〈垂慈篤祐〉 |
鼓舞巡洋兵船 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嘉慶六年(1801) |
加封父〈積慶公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|
母〈積慶公夫人〉 |
|
|
道光六年(1826) |
加封〈安瀾利運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道光十九年(1839) |
加封〈澤覃海宇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道光二十一年(1841) |
加封父〈衍澤積慶公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|
母〈積慶公夫人〉 |
|
|
道光二十八年(1848) |
加封〈恬波宣惠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咸豐二年(1852) |
加封〈導流衍慶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咸豐三年(1853) |
加封〈靖洋錫祉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咸豐五年(1855) |
加封〈恩周德溥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咸豐五年(1855) |
加封〈衛漕保泰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咸豐七年(1857) |
加封〈振武綏疆〉 |
|
大清會典卷四四五 |
同治八年(1869) |
加封左右二神為〈金將軍〉〈柳將軍〉 |
護運 |
大清會典卷四四六 |
同治十一年(1872) |
加封〈嘉佑〉 |
護運 |
大清會典卷四四六 |
|
並定以四十二字為限不得再增 |
|
|
|